毛文采: 需要有些人去做这些“傻傻的”事情

本期,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邀请到了罗浮紫公共艺术及Mao Space的创始人、资深藏家毛文采来和我们谈一谈她是怎样开始收藏生涯,对于她来讲支持新生代艺术家意味着什么。

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简称“PF”):您是如何开始建立自己的艺术收藏的?

毛文采(简称“毛”):其实我很怕你们问这个问题,因为我没有很一本正经地说要怎样去做收藏。2014年的时候,在嘉里中心附近创立了画廊空间。当然2014年之前我就已经有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小小的买一点。其实你说从何开始,我也很难说得明白。当时也没有目的,只是觉得自己做画廊了,就去收了。

至今为止我还不认为我是个收藏家。因为我觉得收藏家是一个很崇高的职业。我爷爷以前说,收藏是收了以后要藏起来。爷爷以前做纺织和布料的生意,作为一个商人来说,他要有一定的眼光,就是明白他要囤什么。在以前物资没有那么丰富的年代,他们是要靠眼光去选择囤什么东西,也要有现金去囤货,所谓囤货的意思就是,你要收回来以后藏起来,它未来才有价值。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做收藏就是收藏自己喜欢的,觉得好看的或者打动到自己的。然后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收藏得有点闲钱。

© 毛文采。摄影 | PHOTOFAIRS Shanghai

PF:艺术家或者作品拥有什么样的特质会打动您,会让您决定把作品纳入到自己的收藏中来?

毛:第一,我一定要认识这个艺术家,当然这个是对于现在当代艺术来讲的。我也收过一张林风眠的作品,我不认识他,但这个不一样。所以说,收藏当代艺术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我可以跟这个艺术家聊天,我可以从聊天中知道我跟他是不是契合。第二,也许我根本不认识艺术家,但当我看到作品时,它会打动到我,就是情感上的某一点或者是眼睛里看到的东西触动到了你心里的某一个点。

譬如说,封岩老师的作品第一个打动的不是我,是打动了我的合作伙伴,Peter(紫顶艺术工坊艺术总监)。Peter是1980年进入中国,他是从国外派回来的,那个时候他走过这个台阶。于我而言,是因为小时候的一个向往,觉得那是一个神圣的、不可侵犯的、有信仰在的一个领地。我这代人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我会对这样一个画面产生感觉,虽然这种感觉是跟Peter看到感觉截然不同。

© 封岩,《人民大会堂》,2006。图片致谢 | 艺术家和毛文采私人收藏

PF:您会不会针对性地收藏特定题材,或者是其他一些您比较感兴趣的、特定的主题?比如说跟您的个人经历有关系,或者是和您之前看过的一些书有关系的主题? 

毛:这个挺复杂的。第一,我刚刚讲过,我没有朝着收藏家这个方向去走,我只是收一些我喜欢的,跟我个人的审美情趣、成长背景有关联的作品。另外一方面,我在上海,离杭州近,所以和中国美院的小孩子们泡在一起的时间会多一些。我特别喜欢年轻人,因为我也没有钱买毕加索,所以我觉得跟年轻人一起玩一玩,特别好。因为你跟他们玩,你是在跟他们交流思想,是在跟他们沟通一些有意义的话题。你在试着了解他们现在的价值观,我觉得跟他们在一起是特别愉快的。

像是郭熙,我们叫他熙熙,我很喜欢他的作品。你看那件影像作品,他坐在轮渡上,拍岸上的人距离是很远的,他从镜头里面拍,可能拍几百张几千张,然后洗出来之后,他就开始去回忆,这个人,我记得,好像看得清楚的一个人,所以他这个作品的题目叫《一个过目不忘的人》。

那个概念非常棒,因为远,所以他只能把它放大几倍至马赛克,如果他还能够辨别的话,那就是一个过目不忘的人。对于这种作品,不理解的人会觉得看几个马赛克干嘛。你一定要进入,要跟着艺术家去航海,你才能理解。这样的作品,我相信会打动所有的人,但前提是你愿意进入艺术家的世界,你愿意跟他去沟通,去倾听他的故事,当然艺术家也要讲得很精彩。

© 郭熙&张健伶,《大航海系列:一个过目不忘的人#1》,2017。图片致谢 | 艺术家和香格纳画廊(北京,上海)

PF:您现在可能是处于一个看作品比较注重观念的时刻?艺术家的技法都已经不再是您收藏的一个重点?

毛:艺术家首先是要有一个伟大的创意。摄影也是一样的,现在从三岁到八九十岁,谁不会拍?但是拍什么,怎么拍很重要。这个是技术问题,也是观念。你看辛迪·舍曼的作品,我们就可以看到那个点。虽然是国外的摄影艺术家,可是你会完全进入那个年代,尤其是七十年代的作品。我特别喜欢她拍的那些人物,因为你能进入到那个年代,然后她也能够让现在的年轻人去接收到那个时代的气息。虽然没有经历过,但是你大概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所以这就是一个成功的作品。

© 郭熙&张健伶,《大航海系列:一个过目不忘的人#1》,2017。图片致谢 | 艺术家和香格纳画廊(北京,上海)

PF:就摄影题材而言,您是如何看待一件作品纪实成分和当代艺术成分的比例或者是关系?

毛:首先我不建议去预设这个问题。你看辛迪·舍曼的作品,你会觉得落伍吗?纪实吗?今天我觉得它就是当代,等到你的下一代看它还是当代。所以为什么它能留下来?我相信跟她同时期的艺术家有很多,但不一定所有艺术家的摄影作品都留得下来。她能留下来是因为她代表那个时代,总是要有艺术家的作品代表那个年代永远的留下来,对吧?这就像我学音乐一样,我会听很多专业的音乐,去学很多非常古典的,甚至普通人会认为枯燥的音乐,但是那是教科书,你知道这个意思吧?这个道理是一样的,就是教科书是不分是否当代的。

© 画廊空间一角。摄影 | PHOTOFAIRS Shanghai

PF:最后一个问题,您有没有一些可以分享给想进入这个圈子的一些年轻藏家,或是想支持艺术家的人的心得?

毛:收藏我也谈不出什么心得。当我有机会看到一件作品,我口袋里正好有这个钱,我就买了。然后我跟年轻人谈, 我很欣赏这个年轻人,有的时候我知道这件作品不成熟,我还是会支持。我觉得也许支持他一下,搞不好他下一件作品就很伟大。我想这个还是需要有些人去做这些”傻傻的”事情,有的时候会”傻”得很快乐的。我自己学音乐的,我知道艺术这条路不容易走,所以尽量鼓励年轻人。如果我们这个年纪的人稍微有一些条件的话,就尽量去鼓励年轻人,不要有什么功利的心,能够鼓励他们一下就鼓励一下,如果能成功了就是莫大的欢喜。